ICE测试技术:是信息化智能化在生产装置级的应用
先进控制技术的应用,是信息化智能化在生产装置级的应用。它使生产过程控制实现革命性的突破,由原来的常规控制过渡到多变量模型预估控制,工艺生产控制更加合理、优化;先进控制技术采用科学、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,以工艺过程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为核心,以工厂控制网络和管理网络为信息载体,充分发挥DCS和常规控制系统的潜力,保障生产装置始终运转在最佳状态。在国内,炼化行业的先进控制技术普及率仅为30%,其他流程工业则相对更低。工业智能控制技术通用平台ICE是以多变量模型预测控制(MPC)算法为核心的智能控制系统。其软件平台由八大组件组成,包括:ICE-RT(在线运行软件)、ICE-COM(数据通信软件)、ICE-DA(数据采集软件)、ICE-MDL(过程建模软件)、ICE-CFG(组态配置软件)、ICE-SML(离线仿真软件)、ICE-PIDTune(PID整定软件)和ICE-OES(操作评估系统)。模型预测控制(MPC)控制器主要用于工业过程多变量、大滞后、多约束等复杂控制系统。其控制核心是:预测未来的动态模型,在线反复优化计算,滚动实施反馈校正。相比传统的PID控制器,MPC控制器具有控制效果好、鲁棒性强等优点,能方便的处理被控变量和操纵变量中的各种约束。ICE的技术核心MPC是基于一种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态矩阵控制(DMC)和预测函数控制(PFC)混合算法构建,继承了PFC算法计算速度快和DMC算法功能强大的优点,能很好地处理各类多变量耦合回路。在数据分析建模中引入了PLS/PCA来进行模型的拟合回归,为软仪表技术的成功应用奠定了基础。 通过多变量协调和约束控制降低装置能耗,实现卡边操作,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。ICE的期望目标是将过程操作区域尽可能地推向最佳效益点。ICE支持的产品包括五大类20多种产品模块。通过这些产品积木式的拼搭,可以满足工厂智能控制中的绝大多数应用,能够预测生产条件变化,自适应决策控制回路设定值,使回路控制层的输出跟踪设定值,实现运行指标的优化控制;对运行工况进行实时监控,及时预测与诊断异常工况,实现安全优化运行,从而全面提高企业自动化和生产管理运营水平。1、智能控制类1)EB-MPC(基于工艺计算的模型预测控制技术)2)Script(脚本)3)HB Manager(程序巡检)4)Lab Bias(化验值校正) 5)UD Sensor/Sensor(软仪表)6)Fuzzy(模糊控制)7)MPC(模型预测控制)8)Expert Ctrl(专家规则) 2、参数整定类1)PID-Tune(PID参数整定)3、批处理/顺序控制类1) RecipeBook (配方管理器)在配方管理器中,管理人员可以自由配置配方组个数以及配方的参数。为了防止误操作,软件支持分级管理权限,管理人员具有配方的管理权限,而操作人员只有使用权限。配方管理器配置图如下: 可以和顺序控制器配合使用,实现一键配料、批次过程的顺序控制、产品牌号自动切换等各类复杂功能。2) Sequence (顺序控制器)可视化的顺控程序运行界面,各步骤的执行情况、执行时间等一目了然。支持配方一键载入,灵活处理多产品任务。支持部分执行条件在线调整(可设置权限),操作更灵活。异常情况可一键暂停/恢复。 4、信息化管理类1) KPI (效能分析)2) Oper Log (操作日志统计)3) Trend Chart (趋势图)4) AM (报警管理)5、统计过程控制类1)SPC(统计过程控制)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
